佛法的根本是心,
宇宙的根本也是心,
學佛法的人應該要知道,
這個根本正是自己的心,並不是別人的。
實際說來,佛教是教育,教授心法,使每個人都能夠徹底覺悟,但現在卻有很多人誤認佛教是一個迷信的宗教。說教育是包括宇宙萬物,叫做萬法唯心,因為萬事萬物的根源是心靈,所以釋迦佛說一切唯心造。那麼心是什麼呢?心是一個名詞,誰都會說,但心到底是什麼?誰都不知道。印度禪宗第十四祖龍樹菩薩用「虛空無所有」來形容心靈。心靈本來沒有形體數量,因此用腦筋思想不能接觸,所以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,佛法只可以勉強說是「空性」。雖說是空,這個「空」也就是心的用,好像虛空無所有而能容納一切物。宇宙萬物由太陽月亮,以至山河大地,草木房屋,一切眾生,不論什麼都要靠這「無所有」來容納耒應用。我們日常生活,穿衣吃飯,待人接物處事,都要靠這個「無所有」才能夠發揮,只可惜我們日用而不自知,因此釋迦佛教我們修習一種直接禪法,以便顯現自己的心靈。在一剎那顯現自心的時候,就叫做見性成佛。雖說成佛,實際卻沒有佛可成,只是在開眼的夢中醒來罷了,就好像在閉眼的夢中醒來一,立刻證明夢中的事物都不是事實,佛法就叫做「證悟」。
心的本體無所有,就是空洞洞,所以叫做空性。因為空性,所以遍空間時間。遍空間就沒有去來,所以叫做如來,意思是如其本來。遍時間就沒有間斷生滅,所以叫做湼槃。因為空洞洞無所有,沒有處所可以住,所以叫做無所住。六祖說:「以無住為本」。因為空洞無住,就沒有束縛,所以叫做解脫。「佛」是梵音,是印度話,意思是覺悟。眾生的心都有覺悟性,所以叫做佛性,也叫做菩提。菩提的意思也是覺悟。總而言之,名詞雖有千萬差別不同,而意思卻沒有不同,只是表顯心的體用而已。
因為心無所有,就不能建立,所以佛說是無始,也叫做無生。因為有生就要有開始,無生當然不能建立。如果可能建立,就一定要有生起和開始,所以證果的人叫做悟無生法,也叫做證無生法忍。換句話說,一切佛經都是利用眾生已經明白的事物,來證明一切事物凡經過腦的意識分別都不合實際,所以說「萬法唯心,一切唯心造」。如果心可能造的話,就是可以建立,可以建立就不是實在的。
關於真如佛性的知,永嘉大師有四句偈來說明:
若以知知寂,此非無緣知,如手執如意,非無如意手。
若以自知知,亦非無緣知,如手自作拳,非是不拳手。
不以知知寂,亦不自知知,不可為無知,自性了然故,
不同於木石。手不執如意,亦不自作拳,不可為無手,
以手安然故,不同於兔角。
註釋:
無緣知—心的本知是沒有因緣對待的,所以叫做無緣知。
略解:
永嘉大師的四首偈是用手來譬喻佛性的無緣知,也叫做正遍知,也叫做般若智。楞嚴經說:「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」。在這裡,永嘉大師用一隻手來譬喻不能建立「知」。因為有建立就有因緣對待,不能叫做無緣知,說無緣是沒有因緣對待的,好像第一首說如果建立所知,雖然所知是寂靜,一般人修到寂靜的階段,感覺清清淨淨,自認為程度很高,卻不知道一建立所知,就有能所對待,障礙本心活潑萬能的用,好像手拿住一隻如意就住於外境,自打失手的萬能用。若手不拿住一隻如意,當前要拿什麼都可以,拿住如意之後就什麼東西都不能拿了。
第二首偈是進了一步,雖然不建立所知,但卻知道自己有能知,還是建立知了。因為有知就會有不知相對待,所以不是無緣知,好像手不拿如意卻自作拳,作拳後(即是住在自己建立的知上)也就打失手的萬能用,所以也就不能拿住任何東西了。
如此不知外境也不自知,人們會認為這樣就好像石頭木頭一般無所知,所以才有第三首偈,來說明以自性自明白是不同於木石的,如此又怎麼能證明呢?所以有第四首偈用一隻手來證明。手不拿外物也不自作拳,並不是無手,以手安然故(並非失掉手),所以不同於兔角,因為兔角只有名稱而沒有實物。
﹡﹡﹡ ﹡﹡﹡ ﹡﹡﹡
問:祖師禪用不知(疑情)來修,當到達話頭的時候,就將要見性,將見性是將要知,是嗎?
答:不能說是將要知,因為心的本知是無始無生,從來沒有間斷,怎麼可以說是將要知呢?如果知被間斷過後又再起知,那才可以說是將要知。好像說天將要亮了,太陽將要照,可以嗎?不可以!太陽從未停止照,怎麼可以說太陽將要照呢?不見太陽是因為它被遮住了,哪裡是太陽停止照呢?心的本知也是這樣,不能說是將要知。其所以不顯現本知,是由於人們喜歡建立所有而自遮住。心的本知是從來也不會間斷的。
因為本知不間斷,所以不能建立知。如果建立知,就會有兩個知。禪宗說是頭上安頭,那是大病,需要請醫生割掉才能恢復健康。
現在說明實行參祖師禪的簡單方法,就是參話頭和看話頭。話是講話,頭是講話的前頭,意思是還沒有起念要講之前,才可以叫做話頭,如果起念要講,雖然還沒有講出口,也屬於話尾了。參是參問一句話,以剌激不知不明白。看是看這不知的地方,看這「不知」到底是什麼,可是這不知的地方卻沒有處所,沒有處所就沒有目標可以看,所以看來看去而仍舊不知,這個「不知」禪宗就叫做疑情。
參禪的行者,只要問和看同時進行以便守住疑情,這個「疑情」就會自動送行者到達話頭。話頭即是無始無明也叫做百尺竿頭,也是意識的源頭。從百尺竿頭再進一步,當下立刻離開意識,在離開意識的那一剎那,就叫做見性成佛,也就是般若智現行遍空間時間,這就是本知現行,教門叫做「正遍知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