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 法 與 禪 宗
佛法是梵文,叫做佛陀,譯為覺悟。法字是包括一切宇宙的現象,空間、時間和數量。由人類所知道的,以至人類所不知道的,或有或無、或非有非無、或亦有亦無,都叫做法,也叫做法界。
那麼,說覺悟,是覺悟到什麼?是覺悟自己的心。自心也叫做自性。所以覺悟的人,就叫做見性成佛,也叫做明心見性。這樣,自性是什麼呢?自性的本體普遍空間和時間,超過數量。用腦筋思想所不能達到的地方,所以不能用語言來表達,只可以自修自證,讓它自己顯現出來罷了(釋迦佛曾親自傳下來一種直接的禪法,如果按這種禪法去修行,就可以達到明心見性。)
雖然知道要明心見性是不能用腦筋去思想尋求的,但是人們從無始以來的習氣,一定要用大腦思想研究,去尋求人類還沒有發現的事物和一切世界的現象。世人如果只是依照人類的習氣去求知,就永遠不能覺悟自性。所以釋迦佛才要用很多方便,來切斷這種求知的習氣,開拓一條平坦的大道,以便給人們自己走到見性為止。這條釋迦佛所開拓出來的平坦大道,是要掃清人類執實的思想,好像執有是實有,執無是實無,執真是實真,執假是實假,以至於執眾生是實有,或者是實無,執佛是實有或是實無,都是屬於執實的思想。總而言之,所有大乘了義經,都是佛用來破除人們執實的知見,也就是用來開拓一條平坦的大道而已。
我這樣說,有人就會問:科學家用腦筋來思想研究和實驗,發明種種的機器,來幫助人類的生活更加豐富,以至進入太空宇宙,都是靠執實的思想。如果掃清執實的思想,豈不是把人類文明的生活拉退後嗎?
其實,釋迦佛所開拓的這條平坦的大道,目的是要送人類從相對的國土,走過絕對的國土。如果能夠進入絕對的國土,那麼從前一切執實的思想,以至在宇宙法界裡,種種相對的事物,都會自然變成絕對。那個時候,人類的生活不但更加豐富、充足,並且由相對所發生的一切苦惱、矛盾也都給切斷了。
比方說科學發明汽車,是幫助交通更加方便,但是汽車太多了,反而障礙交通,同時由汽車所發生的車禍卻一天一天的增加。科學發明很多新的藥品來醫治病人的疾病快好(痊癒),但是新的疾病卻增加得比醫藥的進步更快。為什麼呢?因為現在人們的食物,每天都是吃那些和化學藥有關係的東西。從水果、青菜到家畜,都是用一種藥物來刺激,使它們生長得更快一點。人們吃那些食物,同時為了爭取物質的享受,整天在神經緊張中過活,又要呼吸污染的空氣,飲用污染的水(是科學所帶來的),自然就要生出種種新的疾病了。
科學發明電腦以代替人們用腦的工作,而很多機器也都可以代替人們的努力,這樣人們用腦和手腳工作的時間便慢慢減少。在有利的一方面人們以為是幸福,可是在害的一方面,卻會把人類的性情變成懶惰,同時什麼事情都不會作了。
上面所說的事情,就是由於利和害的相對所造成的結果。如果人們繼續生活在相對的國土裡,那將來會有一天,科學會發明一種比原子彈更厲害萬倍的武器,把地球毀滅,一切生物都不能再存在了。
釋迦佛已經知道,科學文明的發展,不但不能夠給人類太多的幸福,反過來還帶給人類很多不能想像的苦惱。好像人們為了爭取物質的享受,大家互相競爭,就會增強我執,而互相殺害的事情就相繼發生了。從家庭裡的兄弟姐妹,互相競爭;這一家和那一家互相競爭,團體和團體的競爭,到種族和種族的競爭,國家和國家的競爭。好像本世紀發生兩次世界大戰,以及韓戰越戰,受直接間接所影響的人,其痛苦真是難以形容的。
釋迦佛要解決一切眾生的痛苦,使每個人都能達到真實的自由自在。所以才要說法度生,以轉變人們的思想,和傳授直接的禪法(現在叫做祖師禪)。如果誰能夠依照這種禪法去修習,就可以使自己由充滿苦惱相對的國土,進入絕對的國土而享受豐富幸福、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禪字是什麼呢?依照通常的定義,凡是一種修習,可以使身心得到清淨的方法,都可以叫做禪。但是,禪宗的禪,和一切其他的禪卻完全不同。禪宗唯一只是實行,由釋迦佛親傳下來的直接禪法。只專注重實行,不需要理論,叫做「教外別傳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。換句話說,就是「由疑到悟」。這個疑字,禪宗叫做疑情。禪宗基本實行的方法,有兩個要素:一是信自心,二是發疑情。
一、 何謂信自心?要信自心的本體和應用,是普遍空間和時間的。它具備一切能力,沒缺少一點什麼。佛陀為了要增強每人對自心的信力,所以用許多巧妙的方便,用目前我們所知道的事物,來證明自心的體用,本來是普遍空間和時間的。舉例如下:
依照楞嚴經,佛陀用問答的方式,來證明人們能見的本體,是普遍空時和時間的,這個能見者,也叫做見精。佛問阿難:你有眼睛,才能看見我;我有手才能作拳,這兩件事是一樣嗎?阿難答:一樣。佛說:不一樣。阿難問:為什麼?佛說:如果我沒有手,這個「能作」就失掉了,所以不能作拳。但是沒有眼睛的人,還是有「能見」。你可試問一個瞎子,眼前看見什麼沒有?他一定會回答說,看見黑暗。阿難說:看見黑暗怎麼可以說是看見呢?佛陀為了證明看見黑暗,也同樣是見。所以再譬喻給阿難明白。佛問:比如一個有眼睛的人,在一間黑房裡面,是不是看見眼前黑暗?阿難答:是。佛問:這個有眼者所見的黑暗,和瞎子所見的黑暗,有什麼不同嗎?阿難答:沒有不同。佛說:瞎子突然得到眼光,立刻看見眼前種種的色相,是不是眼見呢?阿難答是。佛說:那麼這位有眼的人在黑房裡,突然得到燈光,也立刻看見眼前種種的色相,是不是燈見呢?阿難不能回答。佛告訴阿難:燈有顯現色相的作用,看見是眼不是燈。眼有顯現色相的作用,能看者是見精不是眼。如此,眼和燈的作用是一樣,都不是「能見」。所以瞎子仍有見精可看見黑暗。看見黑暗只是缺少光明,好像有眼的人缺少光明,也是要看見黑暗一樣。
佛又問:現在你看見我,我是你的所見,那你能見的見精在那裡呢?現在你試用手指給我看,從天上的日月到山河大地、房屋、草木,那個是你的見精呢?阿難說:從日月以至房屋、草木,一切都叫做物,都不是見精。佛說:這樣一切物都沒有見精給你指,那你就發現一切物都沒有見精是嗎?阿難答:也不是。為什麼呢?如果虛空是見精,就不該叫做虛空;如果虛空不是見精,又怎麼能看見虛空?如果樹木是見精,就不該叫做樹木;如果樹木沒有見精,又怎麼能看見樹木呢?這樣沒有一處地方可以指出見精,也不能指出那一處沒有見精,這就可證明見精已經普遍空間和時間。因為見精已普遍空間時間,所以就不能夠指出其處所了。
這一段是釋迦佛用眼前的事物來證明人們的能見,本來是已經遍空間時間的,所以我們要相信,我們自性的本體和作用,本來也是這樣普遍時空的。
為什麼要掃清腦筋執實的思想呢?因為腦筋的所知有限量,並且不符合實際。它知道這裡,不知道那裡,有時知道,有時不知道。而自性本體的知,是普遍空間和時間,沒有不知的地方,也沒有不知的時候,所以叫做正遍知。
但是空間、時間很渺茫,所以這種普遍時空的知,很難表達給人家領會。現在,我用遍身體的皮膚感覺來譬喻給人們容易明白些。
如果身體的知是普遍全身的話,就沒有受挃的地方了,為什麼呢?如果有受挃的地方,那就挃手手知,挃頭頭知,其它沒有受挃的地方就不知。這樣怎麼可以說普遍全身呢?這是說明普遍空間。如果說周遍時間,就沒有受挃的時候,為什麼?因為受挃的時候才知,不受挃的時候就不知,這樣怎麼可以說周遍時間呢?其實,我們皮膚的感覺是周遍全身,而且是常常如此的。沒有何處何時會失掉感覺。但是我們腦筋的認識,卻只認為受挃處才知,不受挃處就不知;受挃時才知,不受挃時就不知。所以不相信自性本體的知是普遍時間和空間的。因為全身皮膚的感覺,從來沒有何處何時會失掉的啊?
因為腦筋認識的錯誤,不符合實際,所以要掃清它,以便本心的正遍知,能夠自動顯現出來。譬如,人們本來是健康的,因為病了,面目就現出病相來。當病相現出來時,健康相就隱沒在病相裡,給病相遮住。所以要清除病相,健康相才有機會顯現出來。如果用病相去找健康相,那麼,病相就要拉長下去,這樣健康相怎麼能有機會顯現呢?病相比方是腦筋的知,健康相比方是佛性本體的知,所以要明心見性,就必須掃清一切腦筋的知,也就是這個道理了。
有人問;如果掃清一切腦筋的知,那不是要使到人類都變成痴呆了嗎?對了。人們快要見性的時候,外表就好像呆子一樣,但是一旦見性了,就立刻轉痴呆成大智慧。一切腦筋的知,都變成佛性本體的知,叫做正遍知了。
上面所說,是用來增強對自心的信力,就是信自心。接下去就是解說參祖師禪的方法。
二、 何謂發疑情?疑字是不懂不知,如果一件事知道了就沒有疑,沒有疑就不是參禪。參禪最注重這個疑字,禪宗叫它作疑情。如此,這參字也就是疑了。怎麼才能發起疑情呢?要起疑情,就需靠一句話頭,比方參那句「沒有天地之前,我是什麼?」在心裡自己問自己,感覺不懂不知,就叫做疑情。
為什麼叫做參話頭呢?話是一句話,在還沒有起念要說這句話之前,叫做話頭。
話頭即是在一念還沒生起的前頭。如果已經起念要說,雖然還沒說出口,已經是話尾,不是話頭了,話頭也就是無始無明。參話頭的目的,即是要打破此無始無明。
參禪就是參話頭,也中做看話頭。看就是注視,就是用心直答無始無明的地方看住。無明如黑暗深坑,一面看一面問:「未有天地之前,我是什麼?」愈問愈感覺不懂不知,那就叫做發疑情了。
疑情需要日夜不間斷,工夫才能成片,工夫成片才可以達到見性。所以參禪的人,不論行住坐臥,或在勞力勞心的時候,以至吃飯、說話、上廁所、睡覺都要有疑情,有疑情才可以叫做參禪。換句話說,就是借大腦的不知,來切斷腦的一切知。雖然說切斷,其實不用起心動念去切斷,有疑情就自然會自動切斷一切的知了。
為什麼要切斷腦的知呢?因為腦的知是病相,也是屬於瞎子的知。比方瞎子不見太陽,去問明眼的人,(明眼代表開悟的人)明眼的人說:太陽是又圓又熱的。明眼人的話雖不錯,但瞎子執住圓和熱就是太陽,那就大錯了。
參禪需要守住疑情結。要守疑情,先要切斷尋求知和記憶知,然後再切斷隨緣知(不用尋求就知,好像行坐…等等)所以來果禪師說:「工夫到達頭時,行不知行,坐不知坐,那就是快要見性的消息了。」
當工夫到達話頭的時候,這句話會自動消失的。那個時候,腦的所知完全掃清。當時,參禪不知道自己正在參禪,吃飯不知道自己正在吃飯,連這個不知道也都不知。工夫到這裡,就是到達話頭,將要見性了。
這時,世人看見禪者如痴如呆,其實將發大智慧。最後,疑情爆炸,腦的不知立刻消散。到這裡,腦的知和不知完全掃清,病相消滅,健康相(佛性的知,也叫正遍知)突然現出,叫做見性成佛。
祖師說:「知無兩人,法無兩般」。何謂知無兩人?因為佛性的知只有一個,它的本體普遍空間時間,如果加上腦的知(不普遍)就成為兩個知了。(一個普遍,一個不普遍)也就成為兩人了。
何謂法無兩般?因為一切法都是心造,心如果不造,就沒有法。所以每一個法,都沒有自體,只是妄心變現。心的本體,既然普遍空間時間,由心所造的法,當然也是遍空間時間,所以說法無兩般。假如有一種法,給人執認為實法,就是法有兩般(一實一不實)。所以說有兩種法相對,就是病相。病相顯現,健康相就隱沒了。疑有兩種,科學家的疑,叫做胡疑。由這個疑,就可能發明世間的事物,它只有世間的價值。因為不能夠發現自心的本體,所以不能夠作自己的主人,而達到自由自在。參禪的疑,叫做正疑,它能夠發現自己,才能夠作自己的主人,達到自由自在。
說疑是一,用處不同,所以不論是要發現自己,或者世間的事物,都是要靠這個疑字。這個疑字的作用非常大,它的範圍包括整個空間和時間。人類的文化,如果沒有這個疑字,不能進步;一切科學的發明,都要靠這個疑。所以參禪的人,應該相信這個疑字的力量,它能夠送我們到絕對的國土,以享受豐足的生活,並達到永遠的自由自在。
來果禪師說:「無參才是真參。」說無參並不是沒有參,只是當自己參的時候,不知道自己正在參,所以才叫「無參是真參。」在宋朝以前,諸祖用釋迦佛所傳的直接禪法,用特別的手段,使參禪的人,自己生起猛烈的疑情,而不知道是在參禪。也就是說,在最初跨第一步時已經達到「無參是真參」的境界了。
自從宋朝第一部傳燈錄出世,諸祖所用的手段,都記載在裡面。參禪的人看過了,就算諸祖再用更高的手段,他也不會發起疑情。從此以後,諸祖不得已才教參公案話頭。這樣參禪的人,要達到無參是真參的境界,就要經過多年的時間,所以後代見性的人,就逐漸少了。
禪宗有一千七百個公案,可以證明這個疑字的力量,這裡舉出一個典型的公案如下:
在黃檗禪師的禪會裡,有一位臨濟禪師,當時的首座叫做睦州,他是已見性徹底的。一天問臨濟說:「你在這裡多久了?」臨濟答:「三年」。
「有向黃檗和尚問法嗎?」
「沒有」。
「為什麼不去問呢?」
「不知道要怎樣問?」
「你去問佛法的大意。」
臨濟就去方丈室問黃檗:「如何是佛法的大意?」話剛問完,就給黃檗打了趕出來。臨濟立刻發起猛烈的疑情,但是自己不知道已經在參禪了。
第二天,睦州問臨濟:「你有去問佛法嗎?」
「問過了」
「情形如何?」
「話還沒說完,就給打趕了出來,不知過錯在那裡?」
「你再去問看」。
臨濟再問,又給打了趕出來。
第二天,睦州碰見問:「有去問第二次嗎?」
「去問了」
「此次如何?」
「也和上次一樣,給打了趕出來。」
「再去多問一次看」
「不、不,已經給打兩次了,還要問什麼?」
「照規矩要三次才行,你再去多問一次吧!」
臨濟不得已再去問,這次黃檗表示更加氣憤,打的更大力,使到臨濟的疑情大到受不了。立刻到睦州的房間說:「我要到別地方去了。」
「你去也可以,不過要向黃檗和尚告辭。」
臨濟向黃檗告辭。黃檗問:「去那裡?」
「還沒定」
黃檗說:「不用到別的地方,你去找大愚,他會幫助你的。」
臨濟去見大愚。大愚問:「從那裡來?」
「從黃檗來」
「黃檗有什麼指示?」
「三次問佛法,三次被打了趕出來,不知過錯在那裡?」
「黃檗為你這樣大慈悲,你還說過錯在那裡?」
臨濟當下豁然大悟,「㘞」了一聲說:「原來黃檗佛法無多子。」
臨濟開悟了,立刻又回到黃檗處。黃檗問:
「你有去見大愚嗎?」
「見過了。」
「大愚說什麼?」
臨濟說出碰見大愚的經過。黃檗說:
「大愚這麼多口,將來碰見給他一巴掌。」
「不用等將來,現在立刻就給。」
說完立刻就給黃檗一巴掌。黃檗吃了臨濟一巴掌,不但不生氣,而且現出歡喜的笑容。他歡喜什麼呢?他歡喜得到一位出色的法子,可以續佛慧命。
世 間 的 問 題
最初的人類是從那裡來的呢?宇宙萬物是怎樣發生的呢?現在科學家和哲學家,日夜不停地用他們全部的精神和腦力來研究,想要解決這些問題。但是從古代到現代,這些問題依然不能夠解決。其實,如果用大腦來研究解決,就是永遠都不能夠解決的。
為什麼呢?因為大腦的所知是有限量的,而且常常不符合實際的。好像現在要追求宇宙的開始,那麼開始一定要有時間的開始,但是時間的本身是沒有開始的。如果時間沒有開始,宇宙萬物就不能夠有開始的時間了。
佛說一切都沒有開始,簡稱叫做無始。無始也就是無生。因為有生就要有開始,所以那些證果的人,叫做證無生法。怎麼可以證明一切法是無生無始呢?現在我們眼前所知道的一切事物,無論那一樣都不能夠成立開始的理由。好像雞和雞蛋,你說雞是開始,最初先有雞可以嗎?不可以。為什麼?因為沒有雞蛋,就不能夠孵出雞來。那麼,最初先有雞蛋可以嗎?也不可以。為什麼呢?因為沒有雞,怎會有雞蛋呢?這樣,雞和雞蛋都不能有開始。如此開始的理由就不能成立了。其他一切的事物皆是如此,所以佛法才稱為無始。
如果世間一切事物都沒有開始,那麼整個宇宙就不能夠有開始。宇宙不能夠有開始,我們人類的生死,當然也就不能夠有開始。如果說生死沒有開始,就不該有生死的了;可是我們眼前,明明看到是有生有死的,怎麼能說沒有生死呢?其實,我們怎麼會看見有生死呢?我們之所以看見有生死,是由於我們腦筋錯覺才會看見的。也就是說,我們的妄心活動,就要變現生死輪迴的事來了。比方我們的身體旋轉不停,就自然要看見屋子旋轉一樣。屋子旋轉譬如是生死輪迴,但是屋子的旋轉是由於身體的旋轉才有的。生死輪迴也是這樣的道理,是由於我們的妄心活動才會產生的。
由妄心活動所變現出來的事物,在佛法叫做唯識所現。什麼叫做唯識呢?好像我們晚上睡覺閉眼作夢。夢中變現一位夢中人接觸夢中的世界。接觸桌子,有桌子的實質;接觸椅子,有椅子的實質;接觸冷有冷的感覺;接觸熱有熱的感覺。夢中人的身體,給人家打也知道痛。假如在夢中有一位善知識,向那位夢中人說,這桌子不是真的,椅子不是真的,連你的身體都不是真的,這位夢中人,就不能夠相信了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所接觸到的東西,都是有實質的,怎麼說不是真呢?你說我的身體不是真的,怎麼人家打我,我會感覺痛呢?所以善知識的話很難相信。但是如果他一醒起來,就不用善知識解說,而自己可以證實了。剛才夢中一切有實質的東西都找不到了,連自己夢中的身體也都沒有了。這個夢叫做閉眼的夢。在唯識叫做獨頭意識所變現。怎麼叫做獨頭意識所變現呢?因為閉眼睡著的時候,前五識都停止活動,只有第六識單獨活動所變的夢境,所以叫做獨頭意識所變現。
現在白天我們也是在作夢,唯識叫做同時意識變現。我們的身體接觸眼前這個現實世界,所接觸到的東西,也都是有實質的。如果有一位善知識向我們解說,你所接觸到的一切事物,沒有一樣是真的,我們也不能相信。因為明明一切東西,都是有實質,怎麼可以說不是真呢?但是,如果我們依照釋迦佛所傳下來的直接禪法來實行,就會有一天達到明心見性,也就好像閉眼作夢醒起來一樣。這是從開眼的夢醒起來,那時侯,就自己證明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一切,都是夢中的事情,和閉眼的夢沒有兩樣。但是世間的人,只是承認閉眼的夢才是夢,開眼的夢不是夢。如果照實際來說,閉眼的夢是一個識所變,開眼的夢是兩個識所變。一個識和兩個識一樣都是識,識所變的東西,當然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,所以才叫做夢呀!
如此,世間的一切問題,只不過是夢中的問題;我們若能夠從開眼的大夢醒來,一切問題都當下解決。然而,怎樣才可以從開眼的大夢醒來呢?好吧!你若想從開眼的大夢醒來,只要下決心參祖師禪,自可達到目的,也即是達到明心見性啊!